眼睛是「靈魂之窗」,是人類最重要的感官,環境裡的資訊,有大部份也是通過視覺收集給大腦的。隨著人類發展,我們對眼睛使用的需求和習慣也會隨著時代而改變。「眼鏡」,作為眼睛最緊密的戰友,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變革。於十三世紀時的眼鏡只有「鏡」,並沒有「框」,其原理是使用水晶和石英製造出一種半圓球形鏡片,當時稱作「閱讀石」,到十三世紀後期,玻璃工匠開始把鏡片裝嵌在一個木環中,由是鏡框終於出現了,不過仍未有鏡臂。直到十七、十八世紀,鼻橋和眼鏡臂逐漸成形,解決了經常跌眼鏡以及要手持眼鏡柄的不便。於是,鏡片、鏡框、鏡臂和鼻橋成為了一副眼鏡的基本結構。隨著時代變遷,眼鏡無論在外型設計、配戴舒適性和品牌方面,也得到優化。眼鏡慢慢地由矯視工具發展到具有時尚品味的精品配飾。以下就和大家回顧一下過去數十年的鏡界大小事。
▌ 80-90 年代 由大到細
80 年代,香港經濟起飛,消費產業十分蓬勃,同時演藝界人才輩出,歌舞昇平,百花齊放。80 年代絕對是流行時尚的黃金時代,當時的風格鮮明亮麗,以奪目浮誇的造型為主,閃片及鮮艷的螢光色調、寬鬆剪裁、大墊肩西裝外套、單車褲及高腰褲、皮褸及牛仔褸等都是 80 年代服裝的必備元素。眼鏡方面,「大鏡框」尤其是大膠框是當代人士最經典的形象,由當時盛行的搖滾樂隊和娛樂圈所引領。周潤發、張國榮、梅艷芳、黃家駒和陳百強等明星都不時以 Oversize 鏡框形象示人,為大鏡框潮流推波助瀾,以致當時街頭充滿 Oversize 鏡架的各種變化款。
80 年代主要以歐美品牌為主流,例如法國品牌 MOREL 貓嘜眼鏡,當時其售價可謂相當於現今的金架價錢了。其他大眾主流的還有 DIOR、DUNHILL、RODENSTOCK、CAMBRIDGE 等,而少眾特色設計師品牌則以 Oliver Peoples 和 Matsuda 為首。如果要數最火爆的眼鏡,必然是發哥在《英雄本色》中佩戴的 Alain Delon 太陽眼鏡,他在電影中戴著品牌太陽鏡燒銀紙點煙一幕,已經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,也造就了這一副 Mark 哥太陽鏡榮升神級,一鏡難求!
▲ Dior 2056 蝴蝶型太陽鏡,這行內俗稱「蟹爪」的框邊設計非常引人注目。
▲ 德國品牌 Cazal 經典型號 901。
▲ 星爺周星馳當年也為連鎖眼鏡店「眼鏡 88」 拍過電視廣告。肥姐沈殿霞的貓眼眼鏡形象深入民心,當年也有不少闊太佩戴貓眼型鏡框。
▲ Morel 貓嘜眼鏡當時在 70、80 年代在香港紅極一時。
▲ 電影《英雄本色》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就是由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戴著黑超,用美金點煙,而他所佩戴的太陽眼鏡正是 ALAIN DELON 707系列。
▲ Cambridge 這個品牌現在香港應該找不到了,但當時在中價位眼鏡市場也佔一席位。
到了 90 年代,眼鏡製作技術和物料日趨進步,適逢鈦金屬和記憶金屬也開始冒起,於是眼鏡潮流來個 180 度華麗轉變,由 Oversize 轉向細圓鏡框或「鵝蛋形」鏡框,並以金屬為主流。說到這裡,一定要提及 90 年代皇者鏡框 Armani 122 型號,想當年每一間香港眼鏡店長期保存幾箱貨在手,每日賣出十幾廿副是等閒事。誇張一點來說,如果當時沒有賣這款眼鏡的話,幾乎枉稱為眼鏡店了。此外,90 年代不得不提原振俠眼鏡!黎明一直被認為是最靚仔、最有魅力的原振俠,當年他在戲集中潮戴法國品牌 Jean Paul Gaultier 太陽眼鏡(型號 56-0174),成功迷到不少女性,也令該款型號迅即賣斷市!到了大約 90 年代尾、2000 年代頭,奧地利品牌 Silhouette TMA 系列面世,其無邊框、無螺絲的結構設計震撼了眼鏡業,帶起了無邊鏡框熱潮,傳聞當年香港市場更月賣一兩萬副,數量非常驚人!
▲ Armani 在 90 年代的時尚影響力極大,這款橢圓框眼鏡在當時而言是名符其實的「潮物」。
▲ 在 90 年代的電影中,不少角色也會戴上鵝蛋形鏡框,例如《家有囍事》中飾演常騷的哥哥張國榮就在婚禮上戴無框橢圓形眼鏡。
▲ 原振俠眼鏡 Jean Paul Gaultier (型號 56-0174),外型前衛,鏡臂可伸長縮短。
▲ Silhouette TMA 系列眼鏡在香港月賣過萬副是家常便飯。
順帶一提,八九十年代互聯網尚未發達,即使最早的即時通訊系統 ICQ 也在 1998 年才發佈使用。相比現在,當時香港眼鏡店能夠獲得的眼鏡資訊也沒有現在這般容易和全面,而採購的產品主要也是通過本地的眼鏡貿易或代理公司。直到 90 年代,頂好眼鏡和尊貴視力算是出國採購眼鏡的先鋒。當時他們在海外展覽會搜購回來的產品都非常獨特,因此當年也成為了一眾名人、潮人最愛蒲的眼鏡店。
▌ 設計師品牌崛起的 2000 年代
在此之前,眼鏡品牌的主流無疑是時裝品牌的天下。然而於 90 年後期、2000 年代初,歐洲設計師品牌開始打入香港市場,他們不拘泥於傳統眼鏡結構這框框,並以破天荒的設計成功打造出個性化的產品。2000 年代最炙手可熱的眼鏡品牌首選是法國品牌 Alain Mikli,多彩奇妙配色板料框是 Alain Mikli 的經典,它們首創的顏色組合和圖樣賦予眼鏡一種不凡的戲劇張力。尤其是其經典格仔圖案鏡框,相比當時主流款式誇張不少,真的很難想像當時如此多普羅市民選購配戴。除此之外,Alain Mikli 也分別與當時得令的設計師 Issey Miyake 合作推出「蜻蜓」眼鏡、與 Philippe Starck 合作推出「360 度旋轉鉸鏈」,這兩款眼鏡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眼鏡結構的觀念,令人嘖嘖稱奇!隨著早年品牌被 Luxottica 收購,其後 Alain Mikli 漸淡出,品牌的火熱程度已不復當年勇了。
▲ 千禧年代時,Alain Mikli 在港很受歡迎,尤其是品牌經典的格子造型款式。
▲ Alain Mikli 與 Philippe Starck 從人體手臂的自然轉動中得到靈感,創作出可 360 度旋轉的鏡腳,充滿彈性,徹底改變了眼鏡的設計技術。
如果 Alain Mikli 是轟轟烈烈的愛情,那麼接下來要說的一眾歐洲品牌則是細水長流的。傳統以來,眼鏡都以螺絲去把各部件連接起來,因此螺絲仿似是理所當然的配件。然而,當時以 LINDBERG、ic! berlin 和 Silhouette 為首創造的「無螺絲」結構成功捲起了無螺絲金屬鏡框的熱潮。緊接加入香港市場的還有MYKITA、Markus T 和 ByWP 等德國品牌,香港本土的則有 P+US EYEWEAR 和 Tidou 等。這些品牌的眼鏡通常以簡約俐落的線條設計,予人 hi-tech 和 timeless 的感覺。除此之外,有別於時裝品牌眼鏡,這些設計師品牌不用把大大個 Logo 放在眼鏡框或臂上,而是單靠其獨特的品牌細節,如 ic! berlin 的三叉式鉸鏈,已經可以辨識到。因此,他們一直深得商務、專業人士和上流社會人士的愛戴。
▲ LINDBERG 經典專利螺旋形鉸鏈,設計中不使用螺絲、鉚釘或任何多餘零件。
▲ ic! berlin 獨創的三叉式卡榫設計,無螺絲、無彈簧、無焊接,而且方便拆下,更換容易,整副鏡框組裝不需任何工具即可迅速完成。
▌ 一發不可收拾的日本眼鏡狂熱
香港人一直崇尚日本文化,所以說到這裡,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還沒到日本眼鏡?其實日本製造眼鏡有悠久的歷史,不過在八九十年代和更早之前都是以幫歐美品牌代工為主。如果要數首個在海外打出名堂的日本品牌,相信是融合日式設計和西方哥德式氣派的 MATSUDA,它在 90 年代的香港同樣是風靡一時的品牌。但當時除了 MATSUDA 之外,日本品牌也就寥寥可數。因此,如果要問,香港的日本眼鏡品牌熱是由哪個品牌引領,相信許多眼鏡達人都會說是「泰八郎」。「泰八郎」於 90 年代尾由尊貴視力引入香港,隨後日本品牌也陸續登港,當中包括 Masunaga、999.9、less than human、Yellows Plus、Japonism 和金子眼鏡等。直到 2000 年代中後期,一些主打日本手工眼鏡品牌的眼鏡門店相繼登場,如上目眼鏡、Visual Culture、Reddot Optic 等積極在各大潮流媒體宣傳日本眼鏡,教育消費者,於是日本眼鏡熱潮便開始成型了。而這股日本眼鏡熱潮並不限於日本手工眼鏡,還包括走大眾化市場,主打快時尚的日本連鎖店 ZOFF、JINS、THE OWNDAYS。
▲ MATSUDA 在 80 年代時是紅極一時的時裝品牌,與當時最知名的藝術家和攝影師合作,塑造出其在時尚與藝術領域的先鋒形象,其後推出的眼鏡系列也成功在全球吸引大量支持者。
著名日本製鏡職人山本泰八郎的「泰八郎謹製」在90年代末由尊貴視力引入香港,是打響日鏡流派的開山祖。
▲ 日本品牌 less than human 曾經在港風靡一時,尤其 up-side-down 款式實在難 carry,卻又意想不到地大受觀迎。不過隨著品牌主腦今井康裕去世,品牌也沒有以往活躍了。
▲ 木村拓哉由 90 年代開始至今日仍然在潮流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他也是神級眼鏡 icon,基本上他戴過的眼鏡都會受熱捧,也捧紅過不少日本眼鏡品牌,例如 Effector、白山眼鏡店、Native Sons。
隨著日本眼鏡當道,在 2010 年代初,以 Effector 為首的日本品牌牽起了粗膠框的熱潮。其後,就是中金鏡款、經典圓形鏡框(波士頓、梨形等)的世界了。近幾年不少品牌也開始設計小眾鏡形如六角形和多邊型,例如 MASAHIROMARUYAMA 和 PADMA EYEWEAR 的左右不對稱鏡框,雖然未能成為主流,但也為市場帶來了「不一樣」的眼鏡風貌。
▌ 韓流襲港
韓國文化是繼日本文化後,近年在香港興起的一大熱潮。在 2000 年初由李英愛主演的韓劇《大長今》在港熱播,當年以最高 50 點的收視打破了收視紀錄,當時已經引起不少人關注韓國文化。隨著韓劇的流行,K-Pop 亦都成功打入了香港以及亞洲市場,許多人紛紛追隨韓國潮流。而在大約 2013-14 年左右,隨著GENTLE MONSTER 的堀起,韓流眼鏡如 PROJEKT PRODUKT、VEDI VERO、FRANK CUSTOM 等也旋風式襲港。相比當時流行的日本或歐洲品牌眼鏡,韓國品牌的眼鏡設計普遍都著重時尚感,而且框形偏大,強調造型感,對女士而言也有突顯小顏的效果,再加上定價也比較進取,因此吸引了很多消費者,尤其是女士佩戴。
▲ 全智賢在人氣韓劇《來自星星的你》佩戴 Gentle Monster 太陽鏡,令當時已炙手可熱的 GM 再創人氣高峰。
▌ 後記:
身為 80 後的筆者,曾幾何時我們都覺得佩戴眼鏡的人都是書呆子,「四眼仔」是一個不太悅耳的稱呼。當年以「四眼」出名的藝人通常都是「實力派」的,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蘇永康。直到 2000 年代,眼鏡在潮流界的地位不斷提升。各大天橋品牌力撐、藝人開始重視眼鏡配搭(如志明眼鏡),往日被大家嫌棄的眼鏡成功打破舊有形象,升格變成時尚單品,成為潮流搭配的點睛之筆。尤其是男士們,他們普遍不像女士們會化妝、戴耳環頭飾等去突出相貌,所以,眼鏡就是臉上唯一的飾品,因此他們更著重眼鏡形象,玩眼鏡的人也愈來愈多。再來一個快鏡到現在,人氣偶像在公開場合、鏡頭面前以眼鏡 Look 示人比比皆是。尤其是本地男團 MIRROR 人氣強勁,十二子各有個性和魅力,不時以眼鏡形象示人,戴出不同風格!筆者樂見他們帶貨能力驚人,令更多人關注眼鏡,勢必把眼鏡時尚推上另一個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