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者: Must Eyewear CEO Raymond Mok
您如何看待疫情對整個眼鏡行業的影響?
如果要說疫情為眼鏡業界帶來什麼影響,首當其衝一定是銷售吧。疫情、限聚措施和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減少了市民逛街和購物的意欲,而由於眼鏡是要戴上臉去體驗的,基於衛生考慮下,也令逛眼鏡店的客流就更少了。因此,門店入貨會變得保守,再加上大家也會擔心疫情擴散而減少會面,作為品牌商的我們,要約眼鏡店老闆睇版入貨就變得更被動了。
除此之外,市場上的新品發佈也因為零售市場回落而減少了,始終生產也要因應 MOQ,品牌暫時縮小系列款式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然而,這也引伸至另一條值得思考的問題:以往傳統的運作模式,大部份品牌每年推出兩季新系列,當中包括幾十個款或和幾百個 SKU,市場究竟能否消化呢?未來是否應該轉變?
你在眼鏡行業曾經經歷過 2003 年沙士,現在又遇上了 COVID-19,你如何比較這兩次經歷?
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。回想 2003 年,當時我在 alain mikli 工作,公司也是剛起步不久。突如其來的 SARS(非典型肺炎)可謂殺個措手不及,香港市場像是突然間停頓了,因為上至政府下至市民對「抗疫」都是完全零經驗。當時期在香港的生意當然是有損失,但幸好SARS算是地區性的(主要是香港、廣東和澳門),我們仍然可以跳出香港,開發海外市場,如東南亞和澳洲等。雖然當時我們出國不用做檢測,然而為了增加客戶信心,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去預備「衛生抗疫報告」給予客人。現在回想起來,SARS「強迫」了我們加快開發海外市場,「間接地」使我們為 alain mikli 在亞太區奠下根基。SARS 持續前後大約半年左右,再加上疫情完結後有「自由行」,整個香港市場回復得很快。
相比之下,這次 COVID-19 是全球性的,我們不能複製 SARS 的經驗,以其他市場的增長去填補香港市場的損失。另外,這次持續的時間比 SARS 更長,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,令人看不到終點,因此 COVID-19 對人們的心理打擊更大。
這些影響或者挑戰如何改變了你們公司﹖你如何應付﹖
心態決定境界,外圍因素我們改變不了,那就由自身做起。就我個人而言,2020 年是我出差最少的一年,基本上自一月去完 Opti Munich 之後,就再沒有離開過香港了,再加上「Work From Home」,給予了我更多時間去檢討現狀和重新訂立未來方向。例如由於疫情減少了新系列規模,我們反而有更多時間去研究現在的熱賣產品,提升細節,如採用新物料、嘗試不同 finishing 效果等,務求精益求益。
此外,我們也開始著重於眼鏡界的智能發展。我們的德國品牌 MUSTbygrafix 已推出了嶄新的 3D Fitting App,有別於一般的虛擬試戴 (virtual try on),此應用程式可以掃瞄用家的頭部,然後把資料庫的眼鏡虛擬戴在用家臉上,而 3D 的技術令像真度提高,即使用家的頭部向不同方向移動,眼鏡也會以相同角度呈現,換句話說,用家可透過軟件的虛擬試戴,便可清楚看到自己配戴時的 360 度模樣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這個 3D Fitting App 可以讓客人 tailor-made 自己的眼鏡,由圈型、顏色、整副眼鏡的尺寸-不論是前圈、鏡腿或鼻樑,客人都可按自己的喜好及面型,從超過 100 顏色配搭作出合適的選擇。跟一般已製好,只能讓客人挑選不同款式的購買習慣完全不同,不論於店內或安在家中,只要有這套軟件,客人就可以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眼鏡。
再加上,疫情的肆虐令大家更注意衛生,此軟件更可提供無觸式搖控功能。用家可透過眼部動作,便輕鬆轉換想試戴的眼鏡款式及顏色,例如,眨右眼一下,軟件便會自動將眼鏡款式轉為下一款。這樣,便可真正做到無觸式購物過程,甚至不在店內也可挑選眼鏡。
另外,對比傳統的眼鏡產品,我覺得智能眼鏡反而是一個藍海。智能電子產品如手機、手錶等只會愈來愈普遍,因為它們已經與人類生活完全地掛鉤了。因為疫情,大眾更著重健康,於是有健康相關程式的 APP、智能手錶甚至智能眼鏡的使用率也大大增加,我們亦因此推出了 SOLOS 智能眼鏡,同時兼顧了室內,室外的功能,提供了向量出音收音、環迴立體喇叭,令用家在家也可享受仿如影院的高音質。另外也有九軸感應,可透過頭部重心而感應到用家身體動作,可以提醒用家姿勢及帶領用家做一些健康伸展,而透過 AIRGO App 的配合,更可以追蹤用家的運動習慣及健康。因此,SOLOS 是一副集矯視、工作、娛樂及健康於一身的眼鏡。另外,用家只需要更新應用程式,便可以享受不同的新體驗,免費定時收到新驚喜,這是傳統普通眼鏡不能相比的地方。
對於網上營商,你有什麼看法﹖
眼鏡網店方面,其實我一直也有留意,暫時做得最成功的,主要也是歐美為主,例如 Warby Parker。另外,雖然疫情加速了 digital platform 的發展,但對於中高端的眼鏡消費,我認為暫時亞洲仍然會是以實體店為主,因此品牌負責宣傳、門店負責提供專業驗眼和服務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閉環。O2O(online to offline)並不是一個新命題,但如何更有效率地把消費者從網上引導到實體店,這是品牌未來必需要加大投入的地方。
你會如何預測2021年﹖
老實說,雖然現在已經有疫苗出爐,但實際成效、病毒會否變種等問題仍有很多未知之數,因此,我預計 2021 年仍然會是起伏的一年,未敢完全樂觀。不過,有了這2020年的經歷後,至少我們已經學會如何應對這一場硬仗,在危機中尋找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