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反反覆覆,防疫限聚措施也時鬆時緊,學生未能到學校上課,於是電子學習成為了一種新常態。上至大學下至幼稚園,無論是用 ZOOM 上課或是觀看老師派發的電子資料,學生們無形中也增加了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。因此,防藍光眼鏡這一話題,近排又在家長谷火熱起來了,究竟藍光對我們眼睛的影響有多大?我們又應該如何防藍光?這次我們請了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(HKAPPO)的詹振邦會長為我們解說。

問: 藍光是什麼?
答: 首先,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藍光。藍光泛指可見光中藍色的部分(波長 400∼500nm),屬於短波長、高能量的光線,而任何光源其實都存在藍光。藍光是可見光,是三原色的重要一員,構成人類的色覺。藍色光線使我們看見藍天、大海,還混合成為其他顏色的一部分,因此,就本質而言,藍光對人類來說其實有存在的必要。

問: 藍光對眼睛有影響?
答: 無論是日光或電子螢幕也有藍光,但相比日光,我們日常接觸到的「新光源」如 LED 燈、HID 燈、慳電燈泡和電子螢幕等都含有更大量的藍光,因此我們現在正近距離曝露在遠高於以往的藍光之中。於是,坊間也有不少人擔心吸收過量藍光會損害眼睛健康,有機會引發黃斑病變或黃斑退化。過往曾經有一些用動物黃斑細胞所做的研究發現,眼睛長時間被藍光照射,是會傷害黃斑細胞,可是現時仍未有人類臨床研究能證實黃斑及藍光的關係。然而,根據科研結果去推斷,大眾對「藍光會否損害眼睛健康,引發黃斑病變或黃斑退化」也抱有一定的合理懷疑和憂心。另外,電子屏幕釋出的藍光,會減少褪黑激素水平和干擾人體的生理時鐘,影響睡眠質素。因此,市場上也有不少以「減少吸入」藍光的眼鏡產品相繼出現。
問: 坊間有許多防藍光產品,防藍光鏡片究竟是透過什麼原理防止藍光進入我們眼球的呢?
答: 這主要分成兩種,一)反射原理:採用的是染色或鍍膜技術去反射多餘的藍光,因此鏡片看起來總是有點黃;二)吸收原理:在製作鏡片當中加入可以吸收藍光的材質,這種鏡片看起來也較透明。有一點要注意的是,藍光不是阻隔得愈多就愈好,根據國際標準,阻隔 25% 左右已經足夠,因為藍光阻隔得愈多,反而會令人沒精打采,亦導致鏡片愈黃、愈暗,影響透光率,不符合鏡片要有 99% 透光率的國際標準要求。

總括而言,其實藍光一直存在於日光,從來毋須過慮,而電子產品所釋放的藍光,會否對眼睛構成傷害,醫學界暫時未有很強烈的證據,所以大家使用電子產品時,是否必需要佩戴防藍光眼鏡,專家們普遍也認為是個人的選擇,但最重要的是必須選購符合國際標準指引的產品。另外,從事設計工作者要注意,防藍光眼鏡引起的色差可能會影響對色彩的判斷。最後,其實最有效防藍光的方法,還是好好管理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,給予眼睛更多的休息。
關於保護眼睛的方法,請參考文章【由世界視光理事會提出的7個護眼貼士 | 保護眼睛遠離電腦】。